《表2 全局Moran's I指数》

《表2 全局Moran's I指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长江经济带渔业经济碳排放效率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运用ArcGIS软件分别计算长江经济带渔业经济碳排放效率全局Moran's I指数(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渔业经济碳排放效率的全局Moran's I指数呈现分段变化的态势,2012年之前全局Moran's I指数为正,说明长江经济带渔业经济碳排放效率在这一时间段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态势。2012~2014年的全局指数为负,且均未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意味着这一阶段长江经济带省际间渔业经济碳排放效率具有随机性的空间发展特征。2015~2016年全局Moran's I指数为正,且2016年达到近十年的最高集聚态势。从趋势上看2006~2014年全局Moran's I指数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表明渔业经济碳排放效率因相异而集聚程度加深。这进一步说明了长江经济带渔业经济碳排放效率空间格局的变动深受我国碳减排措施和低碳发展政策影响。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渔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也不断受到调整,长江经济带积极采取行动应对节能减排问题,由此使中游与下游省份的渔业碳排放效率提升,渔业经济碳排放效率表现出一定的相异集聚空间格局态势。并且随着高效率省份空间溢出效应的日趋明显以及渔业节能减排政策和节能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协同创新,高效率省份周围省份的渔业经济碳排放效率有了较快提升,从而使得长江经济带渔业经济碳排放效率在空间上再次出现了因相似而聚集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