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对应于不同预冷冻温度的CMS海绵体的孔隙率 (n=5)》

《表1 对应于不同预冷冻温度的CMS海绵体的孔隙率 (n=5)》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羧甲基淀粉的止血防粘连屏障的制备及评价》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冷冻干燥后的样品基本保持冻结时内部结构的特点,在预冷冻过程中能够锁住聚合物结构,干燥后即可获得多孔材料。因此,预冷冻过程中的高分子材料相分离与结晶结构是影响海绵体孔隙形态的主要因素。实验中选取-196℃、-60℃和-20℃3个预冷冻温度来观察其对海绵体表面结构和断面结构的影响,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与普通低温(-20℃和-60℃)慢速预冷冻24 h得到的海绵体相比,液氮中(-196℃)快速预冷冻30 min得到的海绵体孔洞尺寸更小,而且孔洞呈现垂直分布,孔洞之间的横向联结较少,壁厚也变薄,因而材料更易碎,可操作性较差。不同预冷冻温度对应的CMS海绵孔隙率示于表1。可以看出,海绵体的孔隙率随着预冷冻温度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与SEM形貌观察结果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