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膜表面的化学组成:辣素衍生物改性PVDF膜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表2 膜表面的化学组成:辣素衍生物改性PVDF膜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辣素衍生物改性PVDF膜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将所合成的PMMA-Capsa与PVDF共混,通过非溶剂诱导相转化法制备PVDF/PMMA-Capsa共混膜。如图2为所制备的纯PVDF膜(M0)和PVDF/PMMA-Capsa(M3)的XPS全谱图和C1s谱图。可以发现在M0膜表面全谱图中,在688.0eV和291.0eV分别出现F1s和C1s的特征信号。和M0膜相比,M3膜表面在532.9eV和400.2eV分别出现O1s和N1s的特征信号,这主要来自于PMMA-Capsa结构中。此外,在M0膜的C1s谱中,结合能290.6eV和286.3eV分别为PVDF结构中CF2和CH2。在284.7eV处出现的小峰为C H的信号,这可能来自于PVDF中的支链和末端基团[16]。对于PVDF/PMMA-Capsa膜而言,C1s谱图则可分为4个部分,除了与PVDF膜相同的特征峰外,在288.3eV处的特征峰对应PMMA-Capsa中的C O基团[17]。表2分别给出了相应特征元素和特征峰的摩尔分数,随着铸膜液中PMMA-Capsa浓度的增加,F1s的含量逐渐降低,而O1s和N1s的含量逐渐增加。这些结果表明PMMA-Capsa已成功引入到分离膜结构当中。基于膜表面的基团摩尔含量,可计算C O/CF2比值。如表2所示,C O/CF2的实验值(下角标e)远高于理论值(下角标t),这说明PMMA-Capsa在成膜过程中倾向于分布在膜表面及膜孔道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