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教师自主支持型教学方式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表3 教师自主支持型教学方式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自主支持: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在收集教师自主支持型教学现状数据的同时,笔者使用四个量表收集影响因素变量数据:(1)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测量,采用Short&Rinehart(1992)《教师赋权增能量表》中的《教学效能感量表》(5个题目,Cronbach’sα值为0.62);(2)教师专业发展机会的测量,采用Hallinger(1982)编制的《校长教学管理量表》中的《教师专业发展量表》(10个项目,Cronbach’sα值为0.954);(3)教师教学自主权的测量,采用Pearson(2006)编制且经姚计海和申继亮(2007)改编的《中小学教师教学自主权量表》;(4)参与学校决策的测量,采用改编自Short和Rinehart(1992)《教师赋权增能量表》中的《参与学校决策量表》(4个项目,Cronbach’sα值为0.82)。在控制教师背景变量(性别、年龄、所在地区)基础上,本研究将上述四个变量作为自变量,将自主支持型教学方式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enter法)。从表3可见,各模型均具有良好的解释力度(调整R方均在0.20以上),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自主权以及参与学校决策四个因素对自主支持型教学方式的各个维度及其总分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