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风蚀气候侵蚀力的计算方法及其优缺点》

《表2 风蚀气候侵蚀力的计算方法及其优缺点》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风蚀气候侵蚀力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风蚀气候侵蚀力的计算模型在完善理论基础、拓宽适用范围等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特别是提高其在干旱环境下的适用性对风蚀防治有着重要意义,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其中,Chepil等[3]提出的首个计算模型以P-E指数随地表土壤水分变化而变化的假设为基础,一方面对此没有进行验证;另一方面选用P-E指数作为参数会使得该公式对水分过于敏感。此外,该公式的参数设置和系数确定也具有很强的区域限制[2],故其计算结果受降水条件、风向等的影响较大[50-51,79]。FAO公式和Skidmore公式分别引入ETP与风速概率密度函数作为风蚀气候侵蚀力计算模型的参数,能够弥补Chepil公式中理论基础的不足、减少其在不同研究区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计算误差[5-6]。从适用范围来看,Chepil公式仅适用于月均气温大于-2℃、月均降水量远大于12.70 mm的地区[16,20],不适用于寒冷、极端干旱地区。经FAO、Skidmore改良后,风蚀气候侵蚀力的计算模型对水分的敏感性得到控制且能够较准确地计算干旱环境下的风蚀气候侵蚀力[6]。考虑到3种计算模型的理论基础和适用范围的不同,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其优缺点及区域自然地理状况选取适宜的计算模型(表2)。因此,现有计算模型虽然能基本满足风蚀气候侵蚀力相关研究的计算要求,但也存在诸如未充分考虑地表土壤水分的影响、未体现风向的作用及未考虑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参数与系数设置的影响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