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研究区RDZ01井下寒武统荷塘组页岩孔隙结构参数》

《表2 研究区RDZ01井下寒武统荷塘组页岩孔隙结构参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修武盆地下寒武统荷塘组海相页岩孔隙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将低温N2吸附法和CO2吸附法2种实验方法相结合,可以更加全面地表征页岩孔径分布,对页岩孔隙结构进行全孔径表征。低温N2吸附法测得页岩样品的孔径为1.70~230.00 nm,CO2吸附法测得页岩样品的孔径为0.30~1.50 nm(图3)。从图3中可以看出,页岩在微孔范围内孔径分布复杂,孔径分布曲线存在多个不同的峰值,峰值孔径集中在0.30~0.70 nm,表明这个孔径范围内的孔隙出现的概率大;中孔的低温N2吸附法平均孔径为4.76~21.21 nm,绝大多数页岩样品的中孔孔径小于10.00 nm。对2种实验方法的结果进行统计,得到页岩的微孔体积占总孔体积的17.74%~41.38%,平均为35.45%;中孔体积占总孔体积的29.40%~58.96%,平均为44.54%;大孔体积占总孔体积的9.25%~29.28%,平均为20.01%。联合表征的结果与单一的低温N2吸附法结果相比较(表2),微孔体积占总孔体积的比例明显增大,说明CO2吸附法在对低温N2吸附法表征微孔上具有很好的补充作用,也表明页岩储集层孔隙主要是由中孔和微孔组成。对东营凹陷古近系泥页岩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层状页岩的孔径分布特点介于块状泥岩和纹层状页岩之间,其主峰值一般在10.00 nm左右,块状泥岩以小孔径的孔隙为主,其主峰值一般小于10.00 nm[12],与研究区分布特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