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页岩样品孔隙结构与渗透率参数》

《表2 页岩样品孔隙结构与渗透率参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构造变形对海相页岩储层渗透率演化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 MPa≈145 PSI

作为研究区内最主要的富有机质页岩地层,五峰组与龙马溪组通常在剖面上连续分布,成整合接触关系,可作为同一套页岩系统进行研究,称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结合样品的物质组成(表1),显示用于渗透率测试的样品有机碳含量均较高,在1.8%~6.6%之间,属于富有机质页岩。样品矿物组成以石英为主,在34%~77%之间;黏土矿物次之,在14%~44%之间。较高的石英和有机质含量被认为是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生物硅质沉积发育的一个典型特征(Luo et al.,2016)。同时发现变形页岩中的石英矿物含量更高一些,可能与变形页岩构造脉体次生石英矿物充填发育有关(Liang et al.,2017)。样品的孔隙度在1.3%~7.5%之间,与构造变形没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表2)。双重孔隙-裂隙模型认为,页岩储层总渗透性能包含基质渗透和裂缝渗透两种运移途径,页岩储层的渗透率主要受其孔隙连通性、裂隙的发育程度及孔隙的结构所控制,而与总孔隙度关系不大(Bernabé,et al.,2003),裂隙渗透率决定页岩的总渗透率,即使裂隙孔隙度或总孔隙度并不高也可以依靠裂隙的发育获得较高的渗透率(Doolin and Mauldon,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