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户籍类型与工作获得途径》

《表5 户籍类型与工作获得途径》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城市规模、就业歧视与农民工就业匹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回归(1)为OLS估计系数值,回归(2)到回归(4)为Logit估计的边际效应值。

为进一步验证就业歧视对农民工就业匹配效率的影响,本文把2009年RUMIC农民工样本和城镇劳动力样本进行混合。在混合样本中研究农民工和城镇户籍劳动力工作获得途径的差异,从工作获得途径的视角验证就业歧视的存在,具体回归结果见表5。回归(1)的OLS估计结果表明,相比于社会渠道(商业职介、直接申请等),通过政府渠道(政府安排、政府职介等)找工作花费的时间减少29.1%,通过家人朋友介绍找工作花费时间减少14.5%。回归(2)到回归(4)为三种工作获得途径Logit估计的边际效应值。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工通过家人朋友找工作的概率高9.4%,通过政府渠道和社会渠道找工作的概率分别低17%和10%。考虑不同户籍类型工作获得途径的频数分布,只有2.35%的农民工通过政府渠道获得当前工作,而约三分之一的城镇户籍居民借助政府渠道寻求就业。约六成农民工通过家人朋友介绍在城市就业,而对城镇户籍居民来说,这一比例不到三分之一,工作获得途径的户籍差异相当明显。(1)城市就业市场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使得农民工无法同城镇户籍居民在就业市场公平竞争,其工作获得途径更多地需要依靠家人、朋友等原有社会网络的支持,破坏了厚劳动力市场发挥作用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