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三价稀土金属的离子半径[59]及其M3+/2+和M4+/3+的氧化还原电势[33,46,60]》

《表2 三价稀土金属的离子半径[59]及其M3+/2+和M4+/3+的氧化还原电势[33,46,60]》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稀土金属的非传统氧化态化学》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a)六配位的三价稀土离子的离子半径;b) NHE,标准氢电极(normal hydrogen electrode);c)除了Eu3+/2+、Yb3+/2+、Sm3+/2+和Ce4+/3+是实验值以外,其他电势都是根据光谱学或热力学数据推算得知;d) NA表示缺少相关数据

稀土金属的电子构型与其氧化态的可得性和成键性质紧密相关.对于正三价稀土离子,由于其4fn电子构型几乎不受配体场的影响,因此可以被近似为“自由离子”.对于经典的变价稀土离子,包括二价的铕、镱、钐和四价的铈,由于其电子构型仍为近似“自由离子”的4fn,因此其成键性质仍与三价稀土离子类似.对于稀土金属的非传统氧化态,如果仅从表2中根据“自由离子”假设推算得到的数据来推断,是不可能稳定存在的.但是实践证明,这些非传统氧化态不仅存在,而且其存在的范围与形式仍在快速扩展中[29,72~74].这是因为在这些非传统氧化态的稀土金属配合物中,稀土金属不再能被视为“自由离子”,其与配体能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变低价或高价稀土离子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在这些稀土非传统氧化态的体系中,稀土离子的成键性质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其中共价键的成分变得显著[56,71,75~79].在下文中,我们对典型的非传统氧化态的稀土金属配合物展开了电子结构、成键性质等方面的详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