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东洞庭湖植被面积与关键水情因子回归模型汇总》

《表5 东洞庭湖植被面积与关键水情因子回归模型汇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洞庭湖湿地植被长期格局变化(1987-2016年)及其对水文过程的响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水情因子与东洞庭湖湿地植被面积之间的定量关系,揭示湿地植被分布随水位波动的变化规律.依据逐步回归分析法,分别构建湿地典型植被苔草和芦苇群落面积与多周期水情因子的回归模型,见表5.结果显示,CA2与水情因子有更好的拟合效果(R2=0.70),东洞庭湖芦苇面积受水位波动的影响更显著.通过逐步回归识别影响湿地芦苇群落分布面积的关键水情因子有Fmax、Tmean、Rmean,回归模型均显示芦苇群落面积与丰水期最大水位、退水期平均水位及涨水期平均水位均为负相关关系.可见丰水季节与涨水季节偏枯的水情对芦苇群落的发育生长有促进作用.芦苇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较小,只要土壤保持湿润即可,但汛期水位过高会不利于其生长,因此适度的土壤湿润有利于芦苇生长,而长期淹水则会起到反向作用.影响苔草群落面积分布的关键水情因子为大于26 m水位持续时间以及丰水期的平均水位,但拟合效果稍差.Dur_26对苔草生长为促进作用,而丰水期平均水位则对其分布起到抑制作用.前面研究结果显示该湖区苔草分布的最适高程范围在23~26 m之间,水位大于26 m的持续时间对湿生植被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但东洞庭湖丰水期平均水位达29.17 m,因此当汛期水位过高超过某一阈值时,将不利于湿生植被的二次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