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1989—2016年东洞庭湖植被覆盖等级面积变化》

《表3 1989—2016年东洞庭湖植被覆盖等级面积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近30年来东洞庭湖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在深入分析东洞庭区植被覆盖的变化特特征,本研究利用差量法分析1989—2016年间6期的植被覆盖数据,研究各年间的植被覆盖情况,如图5所示。结果表明,1989—1995年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显著降低,且变化的范围较大。1995—2000年间,植被覆盖等级的降低与升高并存,植被等级覆盖降低的区域主要靠近水体周边,等级增加的区域主要集中于研究区的南部。2000—2005年间植被覆盖度增加较为显著,沿水域附近存在大面积的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变化,而在研究区南部却存在着明显的植被覆盖度减少的变化。2005—2010年间研究区植被覆盖仍然以减少为主,但变化较为分散。2010—2016年间又出现了大范围的植被覆盖等级减少的变化特征,但相比1989—1995年间,这一阶段的变化区域较为分散。整体而言,研究时段上,研究区植被覆盖情况主要以退化为主,且以轻度退化最为显著,如表3所示。研究区的退化面积比重为75.59%,其中以轻度退化最为明显,面积达594.54 km2,所占比重为45%,中度退化也较为严重,所占比重为26.22%。与此同时,研究区仅有4.31%面积的植被覆盖得到改善,其中,有4%为轻度改善,其他类型的植被改善不足1%。说明研究区植被覆盖改善的面积远小于植被退化的面积,尤其是研究区的东部、中部偏南以及南部地区,植被退化情况较为严重(图6),而这些区域绝大部分为芦苇地,严重退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芦苇地与苔草交界处。总体而言,研究区南边比北边的退化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