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典型霾过程贴地逆温和脱地逆温出现频次》

《表2 典型霾过程贴地逆温和脱地逆温出现频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长江三角洲近3年秋冬季典型霾天气成因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脱地逆温为750 h Pa以下的脱地逆温。

表2选取的是霾过程贴地逆温和脱地逆温出现频次,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除了2019年1月11-17日杭州的贴地逆温出现频次多于脱地逆温,其余的都是脱地逆温出现频次高于贴地逆温。较强的脱地逆温,导致了大气污染物在边界层内的聚集,造成了3个城市的霾污染。杭州在2019年1月11-17日贴地逆温出现的比例大于脱地逆温,近地面的强逆温层使污染物汇聚在地表,造成了AQI指数的升高。选取的3个城市中近3年的几次霾污染过程中,都出现逆温,污染物已开始逐渐积累;贴地逆温和脱地逆温均影响霾的形成,并且对天气和大气污染的扩散都有相当大的影响,从而影响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