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地理集聚影响雾霾污染的分地区检验(产出层面)》

《表4 地理集聚影响雾霾污染的分地区检验(产出层面)》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地理集聚、城市规模与雾霾污染——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之间制造业水平和气候环境差异较大,本文接下来将样本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这三大区域进行分样本检验,以观察地理集聚对雾霾污染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表4从产出层面展示了地理集聚对PM2.5浓度的影响结果(5)。我们可以看出,地理集聚对雾霾污染的倒U型影响主要存在于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比如在列(1)至列(4)中,地理集聚指标的一次项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相应的平方项的估计系数则显著为负,这意味着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PM2.5浓度均表现出随着制造业地理集聚程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发展趋势。而在西部地区样本中,集聚指标的估计结果则不够显著。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对于东部地区,受全球化的影响,工业制造业城市的分布集中于与外界联系更为便利的东部沿海地区。同时我国中部地区是重要的煤炭产地,且由于历史原因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工业城市,比如在1953—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国建设了156个国家级大型工业项目,这些工业项目中超过半数分布在中部地区。这使得我国东、中部地区的制造业地理集聚与当地雾霾污染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对于西部地区,由于其雾霾污染水平相对较低,且制造业企业的分布也较为分散,导致地理集聚与PM2.5之间的关系也相对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