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30名医教合一人员的调查内容与结果》

《表1 30名医教合一人员的调查内容与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医教协同背景下医教合一人员的调查与思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人数(%)]

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医学专业知识扎实,具备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并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由于医学行业的特殊性,其服务对象是患者,容不得一点失误,死读书是成不了好医生的。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是基础教学和临床实践的相结合,即医教合一,又称医校合一,现在最新的概念是医教协同。2017年7月13日,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医学人才培养,要始终坚持把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摆在卫生与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这种背景下,高等医学院校联合附属医院组成了医学教育的主体,因此,也产生了既要从事医疗事务,又要承担教学任务的医教合一人员。为了解这部分人员的工作状况,笔者对本单位医教合一人员作以下调查,内容及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被调查人员均赞同医教协同的育人机制,赞同教学相长的说法。医学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具有知识的专业和实践性强等特点,医学人才的培养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医教协同是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新举措,是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学生接受学校、医院的共同培养,在最初的三到四年主要在学校接受医学基础知识学习,穿插着见习和早实习;接下来则是以医院的实习为主,学习各种临床操作,同时进行理论知识的提升。在医教协同的机制下,学校和医院实现了优势共享。促使双方资源、技术、管理与文化的互动、渗透,使医院实现其经济社会效益,使学校分享医疗资源[1]。医教协同对于从教人员来说也是一个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介绍知识点的发展现状,必然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最终呈现给学生;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也是一种鞭策,促使教师对教材内容必须吃透,才能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有的问题对教师也是一种启发。因此,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也在学习,无形中提升了自身的理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