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高校经责审计项目数据采集详表》

《表2 高校经责审计项目数据采集详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大数据审计模型构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上述特征对高校传统的审计模式和技术方法提出了挑战,对高校内审机构和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只有坚持科技强审,将大数据技术方法引入高校内部审计,构建相关审计模型,才可以满足《规定》对高校经责审计的新要求。高校经责审计模型主要包含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搭建审计项目数据库、实施数据分析、初步形成审计评价、获得切实审计证据、形成最终审计结论7个环节,见图2。一是数据采集环节:向审计对象所在部门采集特性数据,向财务、教务、人事、审计、采购部门及纪委6个部门采集审计对象共性数据,见表2;二是数据预处理环节:对采集的数据按照重点审计的5个方面内容进行预处理;三是搭建审计项目数据库环节:建立高校处级领导经济责任信息管理数据库,搭建高校经责审计数据库;四是实施数据分析环节:以问题为导向,以数据库为依托,实施数据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分析;五是初步形成审计评价环节: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初步形成审计评价;六是获得切实审计证据环节:结合现场审计,对疑点进行确认,获得切实审计证据;七是形成最终审计结论环节:综合线上数据审计和现场审计结果,得出审计结论。大数据审计模型是构建高校经责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是实现大数据审计至关重要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