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制备方法对改性Mg-Al水滑石的性能影响》

《表3 制备方法对改性Mg-Al水滑石的性能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制备方法对改性Mg-Al水滑石基PVC热稳定剂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标准白度测试值为94.71。

以Zn St2为改性剂,分别采用共沉淀法、碱液直接法和清洁法制备了3种改性Mg-Al水滑石,通过激光粒度仪检测上述3种改性Mg-Al水滑石的粒径,采用转矩流变仪测试其对PVC的热稳定性能的影响[10-13],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采用碱液直接法制备的HT-2的粒径(D50=6.262μm)小于传统共沉淀法制备的HT-3(D50=6.275μm),这是由于HT-2抑制了PVC的初期着色性能(白度值),提高了长期动态热稳定性能(热稳定时间),与优于HT-3相比,综合性能较好。因此,与共沉淀法、碱液直接法相比,清洁法制备的HT-1的粒径较小(D50=4.511μm),热稳定时间能达到1 912 s。上述结果表明,改性Mg-Al水滑石的粒径越小,对提高PVC的热稳定性能的作用越好。这是由于,改性Mg-Al水滑石的粒径越小,在PVC中的分散性越好[6,9-11]。值得注意的是,清洁法与碱液直接法均采用相同的Mg (OH)2(1.358μm)和Al (OH)3(1.925μm)作为原料,清洁法仅以CO2代替碱液直接法使用的Na2CO3作为改性Mg-Al水滑石层间CO32-的来源。但是,采用清洁法与碱液直接法制备的HT-1与HT-2的粒径及其对PVC的热稳定性能的作用均具有显著差异,这可能与两者不同的形成机制有关。相关文献报道[9,14-15],固含量在较宽的范围内,反应速率随反应浓度的降低而增大,通过不断引入CO2反应,降低了初始生成改性Mg-Al水滑石的浓度,对制备小粒径改性Mg-Al水滑石及提高其对PVC热稳定性的作用有积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