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1942年昆明市布疋同业公会会员需用棉纱表》

《表5 1942年昆明市布疋同业公会会员需用棉纱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近代缅甸棉花进口与云南纺织厂的兴办(下篇)》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本厂售货办法》,1939—1942年,云南省档案馆藏,全宗号47目录号1卷号264,第47页。

云南纺织厂生产的“五华”、“金马”、“碧鸡”三个牌子,一经上市就成热门货,纺织土布家庭纷纷改用该厂产品。(53)1941年,裕盛祥刘记、玉溪润昌启与云南纺织厂“依照合同及商定原则在八星期内,每星期内向贵厂购买棉纱六十包,以维持玉溪织户所需棉纱。”(54)1942年5月,云南人赵矞兴设立的裕民织布厂因在澄江、嵩明等处在扩张业务,需用棉纱数量增加,恳请云南纺织厂“准予每一星期售给棉纱一百或数十小包,并祈依照本市平价之格,由省发售”。(55)为解决裕民织布厂燃眉之急,扶持地方纺织业,云南纺织厂“按每星期批发数量分配售给,俾资应付”。(56)玉溪均利织布工厂有男女工人共40余人,每月需用洋纱数量不蜚,因太平洋战事使棉纱涨价,而一般纱庄又囤积居奇,购买困难,以致因原料缺乏,工厂面临倒闭危机。1942年2月20日,该织布工厂经理于辨若向云南纺织厂致信,恳请能够“每月批发棉纱四十小包,按周道照规定价格领用,以资维持而免停顿”。(57)据1942年昆明市布疋同业公会会员需用棉纱表统计(见表5),新生布店、德兴隆、大兴号、益华昌、福盛源六家商号,每星期共需用棉纱440古,如果没有云南纺织厂的棉纱供应,生产成本上升,将面临停工之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