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学者对拍卖理论的主要贡献》

《表2 学者对拍卖理论的主要贡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保罗·米尔格罗姆和罗伯特·威尔逊对当代经济学的贡献——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贡献评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保罗·米尔格罗姆于1979年开创性地拓展了维克里和迈尔森的理论框架(见表2),揭示拍卖是一个非完全信息下的非合作博弈的纳什均衡,从而解决了“拍卖如何正确集聚竞标者所拥有的私人信息”这个难题[2]。在附加价值模型分析框架下,竞买者的私人信息相互关联从而不再具有独立同分布的性质。此时,如果某位竞买者的私人估值较高,那么其他竞买者也会调整和提高自己的估值。在这些条件下,收益等价定理将不再适用。保罗·米尔格罗姆和罗伯特·韦伯推导出在附加价值模型的分析框架下,不同拍卖机制为拍卖者带来的收益排序是:英式拍卖≥第二价格密封拍卖≥第一价格密封拍卖=荷氏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