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阿语翻译社会融入相关变量统计描述》

《表2 阿语翻译社会融入相关变量统计描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嵌入与交融——义乌回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迁移、融入与整合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义乌市流动人口数量众多,且同乡、同业集聚程度较高,他们往往以地缘、亲缘、业缘为纽带,易形成一定的利益群体。据统计,义乌流动人口同籍聚居在村(社区)数量达500人以上的有43个,800人以上的有18个,1 000人以上的有7个,少数民族人数100人以上的村(社区)有287个[7]。以义乌市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为例,该社区是一个多国籍、多民族的复合社区,辖区内常住人口3512人,流动人口2.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082人,大多数为中外穆斯林[10]。该社区以做好人口登记和出租房管理为依托,落实以居住证为载体的社区管理制度,推动流动人口地理空间的融入。其次,在住房类型分布上,根据对132名回族阿语翻译的调查发现(见表2),该群体在义乌主要以租房生活,住集体公寓和购买住房者相对较少,他们与当地居民交往的机会较多,且多数愿意与当地居民交往。第三,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回族流动人口多数以同乡或同业方式选择居住社区,居住格局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社区分布特点,且与其他民族交往机会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