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2组穿刺情况对比:论唐宋笔记小说的分类模式及其文化内涵》

《表2 2组穿刺情况对比:论唐宋笔记小说的分类模式及其文化内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论唐宋笔记小说的分类模式及其文化内涵》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北宋陶谷所编《清异录》是宋代“博物体”小说的代表,此书采摭群书,分类编纂成三十七门(类),其类目按天、地、君、臣、民的顺序依次排列,接着是佛、道,随后是草、木、果、疏、药、禽、兽、虫、鱼,其后是有关人之衣食住行各类杂目,如居室、衣服、陈设、器具、酒浆、馔羞等,最后是鬼、神、妖门。这一类目排列体现了北宋初期儒家知识分子的知识谱系,首重天地,次重人事,人事中首重儒家君臣民入世之义,次重释道出世之说;草木虫鱼诸类显示出儒家博物洽闻的趣味;衣食住行各类反映儒家对世俗社会的关注;鬼神妖三类处于最后,表明儒家重人事、远鬼神的入世态度。除了《清异录》,宋代还有《续博物志》、《广博物志》,李石的《续博物志》自序称其书“次第仿华说,一事续一事,不苟于搜索,与世之类书者小异,而比华所志加详”(1),显然是步武《博物志》之作。事实上《续博物志》并未分类,只是各卷有所侧重,谭献称其“推广前志,差有条理”(2),而以天象为首,与《清异录》类似,反映出宋代此类作品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