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荧光原位杂交体系:基于荧光原位杂交的‘燕山红栗’核型分析》

《表3 荧光原位杂交体系:基于荧光原位杂交的‘燕山红栗’核型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荧光原位杂交的‘燕山红栗’核型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荧光原位杂交程序按李杨(2015)的方法稍加改进。杂交前,将双链的DNA探针和靶DNA分别变性为单链的DNA探针,将变性后的杂交液覆盖于染色体分裂相标本上(表3),探针的变性温度为95℃,10 min。而染色体的变性时间和温度为75℃,5 min。然后在37℃,50%的甲酰胺2伊SSC条件下进行杂交。在杂交结束时,洗涤载玻片以除去过量杂交产物,用乙醇(75%,95%,100%)梯度洗脱。杂交后的玻片用DAPI复染,通过荧光正置显微镜(Olympus BX51,日本)镜检,观察探针在染色体上的信号位点。利用Photoshop CS6对基因位点进行拼接,获得图片,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