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马铃薯全粉添加量对面团糊化特性的影响》

《表4 马铃薯全粉添加量对面团糊化特性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马铃薯全粉剂量效应对面团特性以及馒头品质作用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马铃薯全粉添加量对面团糊化特性的影响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随着马铃薯全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峰值黏度、谷值粘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回升值不断下降,衰减值最低为800 Pa·s,说明混合粉的粘度热稳定性越来越高,这可能是因为马铃薯全粉不含面筋蛋白质,将全粉加入面粉中起到了稀释面筋蛋白的作用,强吸水作用及全粉中蛋白质等物质的影响使得峰值黏度降低,此外,马铃薯全粉的强吸水性,限制了面粉可利用的水分,阻碍了小麦淀粉的膨胀,占体系比重大的面粉糊化不充分,导致最终黏度、回生值等的下降[8]。混合粉的回生值在15%时最低为1241 Pa·s,此时淀粉糊化的冷稳定性最好,回生值逐渐减小说明添加马铃薯全粉后能够使面团的老化速率减缓,有利于馒头的储藏[15]。随着马铃薯全粉添加量的增加,峰值时间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添加量为5%时,峰值时间最小为6.24 min,糊化温度呈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添加量为15%时,糊化温度最高为87.70℃。峰值黏度的降低,有利于面团发酵时充分膨胀,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改良面团的加工性能。糊化温度的提高能延长糊化的加工时间,使淀粉的糊化更加充分,有利于提高面制品的品质[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