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2011~2013年不同耕作方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表3 2011~2013年不同耕作方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耕作方式对西北地区春玉米土壤物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表3可知,2011年不同耕作方式对穗粒数的影响显著,春季深松较常规旋耕提高了3.9%的穗粒数,经济产量提高了4.4%,差异显著;条带深旋耕与常规旋耕比经济产量提高了1.8%,差异不显著。2012至2013年,不同耕作方式对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影响显著,除千粒重外,其他指标春季深松与条带深旋耕均差异显著。2012年春季深松较常规旋耕显著增加了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为9.9%、7.1%和2.2%,从而提高生物产量12.6%,经济产量8.1%;条带深旋耕与常规旋耕相比,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显著增加6.3%、2.9%和1.8%,生物产量增加3.0%,经济产量增加4.4%。2013年,春季深松较常规旋耕显著增加穗长5.5%、穗粒数7.0%、千粒重2.9%,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分别提高9.5%和6.8%;条带深旋耕与常规旋耕相比,穗长显著提高3.5%,穗粒数提高3.5%,千粒重提高1.5%,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分别提高7.8%和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