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共享经济实证研究的常用理论模型》

《表1 共享经济实证研究的常用理论模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共享经济实证研究的系统综述:内容框架、研究热点及前沿创新》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共享经济的宏观概念维度来看,协同消费理论、价值共创理论和双边市场理论强调共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用户的多重角色关系。在协同消费理论方面,群聚效应、闲置资源、社会认同、对陌生人的信任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3];在价值共创理论方面,共享经济产品的体验价值(功能价值、利他价值和社交价值)会影响顾客的忠诚度(行为忠诚和情感忠诚),而主动性人格会调节行为忠诚转化为价值共创行为[4];在双边市场理论方面,胡格源等以滴滴出行为案例,阐述了司机和乘客的用户信用评价机制[5];王念等以网贷之家数据发现,共享经济平台双边用户呈现正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和负的自网络外部性[6]。从共享经济的微观用户行为维度来看,技术接受模型、计划行为理论、创新扩散理论、理性行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动机理论等描述消费者的参与行为意愿或动机。在技术接受模型方面,除了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主观规范会影响消费者的行为意义,模仿他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而性别可以调节主观规范和模仿他人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7]。在计划行为理论方面,用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后果感知和制度感知对其合作意向会产生影响[8]。在创新扩散理论方面,社会吸引力(对团体的渴望和可持续)和经济吸引力(节约成本)是驱动使用P2P住宿的因素,但是信任、效率、对系统的熟悉度、成本等问题是其阻碍因素[9]。在理性行为理论方面,共享单车的服务系统、社会影响和创新扩散是消费者参与意愿的重要因素[10-11]。在自我决定理论方面,信任氛围作为一个刺激体,会影响机体的自我决定感(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从而间接影响消费者的共创公民行为[12]。在动机理论方面,功利主义和享乐动机、感知信任会对旅行者选择在线短租具有重要影响[13],而过去经历会调节三者对行为意愿的影响。共享经济实证研究方面常见的理论模型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