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时空映射中形容词“深”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表5 时空映射中形容词“深”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汉语方言空间性状的时间映射特质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征一维线性关系比表征二维的非线性关系更容易发生时间化。Clark[21]49同样认为,在概念层面时间是一维线性的,应该用一维空间词语表征时间概念更为合适。换言之,时间的一维性与空间的一维性的相似性较大。此外,降维后的一维线性同样可用于时间表征,如“深”。“深”可以描述空间域和时间域中的性质和状态,前者如“深坑/坑深了”,后者如“深夜/夜深了”,其隐喻的相似性可表述为“性质或状态上时间顺序靠后是空间上向下的垂直距离大”(10)。依照隐喻映射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可知“深”空间域向时间域映射的具体过程(表5)。表5中相似性为前三条,相异性为最后一条。相似性大于相异性,可允准空间域向时间域进行映射。但是,相异性的存在说明映射具有局部性,如对于“坑”的性质和状态,语言表述上会出现“深坑/浅坑/坑深了/坑浅了”等形式,这是因为认知主体对“深/浅”的判定标准相对主观,容易出现判定上的模糊性。对于“夜”的性质和状态,语言表述上通常采用“深夜/夜深了”,而“?浅夜/*夜浅了”则接受度偏低,这是因为认知主体在这里对“深”的判定标准相对客观,不太容易出现判定上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