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桥子西沟土壤侵蚀转变与土地利用转变关系》

《表3 桥子西沟土壤侵蚀转变与土地利用转变关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GeoWEPP模型的桥子沟流域土壤侵蚀对比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hm2

由表3可知,在阶段1-阶段2时期,桥子西沟流域土壤侵蚀发生正向转移的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81.88%,其中仅有41.16%的区域在转移后侵蚀强度等级在5级以下;侵蚀强度保持不变的区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18.11%,而发生负向转移的面积所占流域比重很小.侵蚀强度与土地利用转移区域重合面积占该时期侵蚀强度转移面积的78.88%,而侵蚀强度保持不变与土地利用不变的区域重合面积占土壤侵蚀强度保持不变区域总面积的76.07%.由图7a可知,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强度均发生转移的地类主要呈大面积片状分布于流域上下游和中游左岸区域,其中由坡耕地转为梯田的面积占总转移面积的88.45%,且其93.27%的区域为正向转移;转为有林地的面积占总转移面积的11.55%,其97.09%的区域为正向转移,表明梯田和有林地对流域土壤侵蚀的改善起到积极有效的调节作用.尽管如此,桥子西沟侵蚀强度降低后依然有58.83%的正向转移面积在红线以上,表明桥子西沟对高侵蚀等级的控制和改善效率不及桥子东沟.与桥子东沟类似,该时期桥子西沟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时空格局也同时发生了重大变动,侵蚀状况也主要朝着好转的方向发展,坡耕地转移为梯田和有林地是土壤侵蚀强度转移的主要驱动力,表明该时期桥子西沟侵蚀强度转移与土地利用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的改善起到了正向驱动作用[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