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2016—2018年浙江信用服务业联系网络密度》

《表4 2016—2018年浙江信用服务业联系网络密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SNA的浙江省信用服务业空间联系及网络结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可视化网络结构图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测度浙江省信用服务行业空间联系的网络密度。按照学界研究惯例,将掌握的各地区联系多值数据转化为0—1数据,具体操作层面,分别将分界值确定为平均值、1、5和10,当空间联系值大于分界值时,定为1,反之则为0。经过数据处理之后,测算2016年到2018年全省信用服务业空间联系的网络密度如表4所示。结果显示,2016—2018年浙江省信用服务业联系网络密度总体呈现加速增长态势,2017年在分界值1、5和10情况下,网络密度分别提升21.81%、10.03%和24.34%,2018年相应值则为32.14%、36.21%和80.42%,表明省域一盘棋布局观念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浙江各地区信用服务行业空间联系愈加紧密,网状结构正加快形成。一方面,制度建设一体化是促进各地区信用行业联系增强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日益受到各方关注,制度建设在国家级和省级推进力度明显加大,如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以及央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证监会《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省级层面的《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浙江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以及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推进信用应用业务协同的实施意见》《浙江省行业信用监管责任体系构建工作方案》等文件,不仅从数据链条中对信用数据如何归集、管理和应用进行了说明,而且在业务链条上着重对事前信用查询、事中信用监管和事后联合惩戒的具体操作流程进行了制度统一设计。制度一体化在加快人才、资本、信息等要素资源跨地区流动同时,还有利于行业具体信用产品和服务的跨区域推广延伸,从要素和产出两个通道加快形成流通网络,提高省域各地区信用服务业空间联系网络密度。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有效提升信用服务行业的跨区域扩展能力。首先,浙江省“1小时交通圈”补短板工程为促进信用服务行业跨地区空间联系建立了良好基础。通勤距离缩短有效降低行业集聚正向激励,弱化了地理因素对企业选址的影响力,提高了信用服务行业在省域合理布局的可能性。其次,信用监管的数字化转型为不同信用服务机构联系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是按照“功能全上线,市县全贯通”要求打通全省300余个信用相关业务系统,实现了信用评价、信用档案、红黑名单等信息的实时调用。省公共信用评价数据融入杭州钱江分、衢州信安分、金华信义金等城市信用分,推进公共服务领域信用应用。二是接通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投资项目审批3.0平台,加快与基层治理“四个平台”、金融风险“天罗地网”监测防控系统、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等平台对接,为业务协同提供技术支撑。三是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生态环境、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非法行医、非法办学、拖欠工资、医保骗保、政务失信等重点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整治。再次,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客观上要求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的数据共享合作。在数字政府示范下不断扩容的数字经济,其最核心资源是数据,在信用服务行业中信用数据的全面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是关键,通过跨区域产业合作,在缓解数据孤岛的同时,还有助于各地区专业化分工,并优化行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和提升发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