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NaZnPO4的孔结构性质随循环次数的变化》

《表1 NaZnPO4的孔结构性质随循环次数的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NaZnPO_4催化碳酸二甲酯和丙氨酸“一锅法”合成N-羧基丙氨酸酸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7和图8的氮气吸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可以发现,催化剂NaZnPO4孔径主要分布于2~15 nm.说明合成的NaZnPO4催化剂含有介孔,且具有窄的孔径分布.然而从表1发现,制备的NaZnPO4比面积较小和孔隙率低,其比表面积仅为7.285 m2·g-1,可能是没加致孔剂的缘故.从图7可以看出,反应前催化剂孔径主要分布于2~15 nm,而催化剂使用后出现了低于2 nm的孔道,孔道的变小不利于物质的传质,导致催化效率下降.随着催化反应循环次数的增加,催化剂比表面积也减小,从7.285下降到3.650 m2·g-1,孔隙率由反应前的0.0124cm3·g-1,减少为0.0071 cm3·g-1,导致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减少,因此催化效果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