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生态效率测算所采用的指标》

《表1 生态效率测算所采用的指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及空间互动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生效效率的测算需要运用投入和产出指标,投入指标衡量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所投入的要素,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的框架下,产出指标中,除通常所关注的经济产出外,还包括非期望产出这类人们不希望得到的产出,如环境污染。现有研究主要围绕资本、土地、劳动力的基本框架选择投入要素,部分研究在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加入能源消费以及水资源消费指标。如陈晓红等[24]将就业人口数、建成区面积、用电总量、固定资产投资、供水总量以及环境污染指标作为投入要素,盖美等[25]则以建设用地面积、能源消费总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供水总量、年末从业人员数量以及环境污染指标作为投入要素。但将环境污染指标作为投入指标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不同于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环境污染并非是一种投入,而是伴随着人类活动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只是这种产出并不是人们所希望得到的。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中,环境污染指标能够作为非期望产出归入到产出要素当中,更符合现实。因而,本文参考现有文献的做法,以资本、劳动力、土地、能源以及水资源投入的框架来确定生态效率测算的投入指标,不包括环境污染。对于资本投入,李宾[26]通过对不同投资流量指标进行对比发现,采取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进行衡量最佳。因此,本文采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衡量资本投入。对于土地、劳动力、能源以及水资源,借鉴Ren等[27]、马勇等[6]、盖美等[25]的研究,分别采用建设用地、年末就业人数、能源消费量以及水资源利用量衡量。在《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能源消耗量是通过将所有生产生活中所使用的能源(如煤炭、焦炭、石油等)转化为标准煤并进行加总得到,故能源消耗量能够综合反映生产生活中对能源的消耗。非期望产出主要指污染排放,为确保指标具有涵盖性,现有研究主要按照污染物的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进行选取,分别以烟尘排放量、废水和二氧化硫衡量[24,25],但废水排放无法准确反映水污染状况,故本文借鉴王耕[28]和Ren等[27]的研究,在选取烟尘、废水以及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化学需氧量衡量水污染状况。期望产出主要指经济产出,表现为商品和服务的经济价值,本文借鉴大多数文献的做法[24,25,29],以实际地区生产总值衡量期望产出,具体的指标情况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