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表3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特征的实证分析与启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号标记各变量在5个公共因子上的因子载荷最大值。

表2显示,初始特征值大于1的有7个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4.364%。结合图1进行因素陡坡检查可见,第1个因子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较高,对原有变量的解释性最大;随后第2、3、4、5个因子的特征值近似呈线性减小,对原有变量的解释性也逐渐减弱;较明显的拐点出现在第6个因子,该因子及其后因子对原有变量的解释贡献下降至4%以下,不足因子1的十分之一。本研究通过比较发现,因子6和因子7分别解释了X8和X36、X20和X4各2个指标,所解释的变量与前几个因子的主要变量之间的分类差异不明显,因此若保留这2个公共因子反而会降低公共因子命名的解释性。在综合考虑变量共同度、方差贡献率和公共因子解释性的情况下,本研究最终确定了5个公共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已达到77.892%,能够代表原始指标所反映的信息。为简化因子载荷阵结构,便于对主因子进行解释,本研究采用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并按照原始变量在旋转因子上载荷的大小进行排列(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