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已报道的PAHs降解菌属及降解能力》

《表3 已报道的PAHs降解菌属及降解能力》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海南红树林沉积物中多环芳烃降解菌群组成及降解率的比较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迄今为止,已有研究报道从不同环境介质中筛选得到多种对PAHs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现已筛选得到70多个属,200多株对PAHs有利用能力的微生物,包括微藻、真菌、细菌等,其中真菌和细菌占多数(Arias et al.,2017)。且很多PAHs降解菌是从红树林沉积物中筛得的,如:福建九龙江河口红树林(骆苑蓉等,2005)、香港米埔红树林(殷波等,2005)、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李玫等,2011)、广州番禺莲花山红树林(李玫等,2012)等,筛得黄杆菌、假单胞菌、弧菌、红球菌、鞘氨醇单胞菌等PAHs降解菌。从大西洋洋中脊表层沉积物中筛得由盐单胞菌属、食烷菌属、海旋菌、Tistrella属组成的PAHs混合物(萘、菲、芘)降解菌群(崔志松等,2009)。从广州石化厂筛得的由假单胞菌属和潘多拉菌属组成的菌群GP3对芘有较强降解能力(陈晓鹏等,2008)。从油污土壤中筛得由杆菌属、盐单胞属、泛菌属、假单胞菌属菌组成的降解菌群分别对25 mg·L-1的菲和芘在15 d时降解75.3%和52.0%,略低于本研究Q15、Q16等菌群(宋立超等,2012)。本研究在海南红树林沉积物中筛得PAHs降解菌种类与上述研究存在一定差异,可能是由于筛选环境、微生物类群、筛选底物、筛选浓度等多种因素的差异共同导致。本研究筛得双头菌属虽王守志等人用混合PAHs(菲、荧蒽、芘)及Ma et al.(2010)和Wang et al.(2012)用混合PAHs(菲、芘、苯并(a)芘)筛选所得菌群中含有双头菌属,但未对其本身降解特性进行研究,而本研究筛得螺旋菌属及卡斯特兰尼氏菌属的细菌对PAHs的降解特性少有报道,其他所得菌属中已有研究的如表3所示。基于传统培养分离得到的菌是菌群中优势菌属(Huang et al.,2008),有研究指出的降解菌有一定的降解偏好(李晓明等,2012),结合表1、表2的结果,菌群Q11仅筛得伯克氏菌3株,Q19仅筛得贪噬菌2株,Q21仅筛得1株鞘脂单胞菌,推测伯克氏菌属、贪噬菌属和鞘脂单胞菌属偏好降解中3-、4-环PAHs(菲和芘),说明菌群中优势菌属的降解偏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菌群降解能力。菌群Q9仅筛得申氏杆菌2株,其苯并(a)芘降解率最高(49.7%),Q4、Q16对苯并(a)芘降解率接近Q9,这两个菌群中均筛得申氏杆菌,故说明申氏杆菌对于苯并(a)芘的降解可能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