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垃圾分类全过程的基本情况》

《表3 垃圾分类全过程的基本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城市社区垃圾分类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测评——一个全面绩效管理视角下的非干涉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中端收运环节正规收运阶段中,均值系去除E小区极端值测算得出;2.混运率为观察当日混运数与垃圾总桶数的比值;3.在非正规收运阶段中,由于存在混收情况,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的比例无法作为参照对比数据。资料来源:根据实地非干涉研究每日记录统计而成。

如表3所示,五个小区的居民分类投放意向的平均比例达到83%,E小区比例高达97%,即使是分类较差的D小区也达到了69.2%,表明居民普遍具有垃圾分类的意识,这与陈绍军(2015)的研究结果相吻合。虽然居民普遍具有垃圾分类意识,但能做到精准分类的居民仅占总样本的38.7%,仅占具有分类意向居民的一半(50.5%)。居民的分类意识高,但分类行为差,居民精准投放的情况并不理想。这提示我们,从居民的意识到居民的行为,再到居民精准分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简单以居民分类的意识来评判垃圾分类的实际分类绩效,居民投放行为是否精准才是衡量效果的标准。以精准投放的要求来看,目前垃圾分类管理的投放环节普遍存在低绩效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