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2014年长江沿岸港口物流等级体系Tab.3 Hierarchy structure of port logistic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2014》

《表3 2014年长江沿岸港口物流等级体系Tab.3 Hierarchy structure of port logistic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2014》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长江沿岸港口物流发展格局演化及其机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长江沿岸22个港口个体层面观察(图1),由于受到自然条件、腹地经济、集疏运体系、港口物流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16],2004-2014年间,长江沿岸各港口的物流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十分明显的差异。沿江22个港口中,上海港物流综合发展度最高,2004年、2009年和2014年其值分别达4.94、7.74和9.00,远高于其余港口和历年沿江港口物流体系综合发展度平均值(1.27、1.93和2.44)。同时,除重庆港、武汉港和南京港三大沿江转运枢纽港具有相对于周边港口较为突出的物流综合发展度外,其余港口大致表现出由西向东不断升高的趋势。此外,从物流发展速度方面看,沿江各港口间也存在较大差距,研究时段内既有安庆港(270.60%)、重庆港(183.59%)、宜昌港(152.45%)、岳阳港(146.61%)等物流综合发展度实现快速增长的港口,也有泸州港(35.11%)、武汉港(51.41%)等物流发展相对较慢的港口。在上述差异综合作用下,2004-2014年间长江沿岸各港口的物流综合发展度排序虽略有变化,但以上海为核心的沿江港口物流发展结构基本保持稳定。利用SPSS对沿江港口物流综合发展度进行聚类分析,3个年份的聚类结果也基本相同,以2014年为例(表3),长江沿岸港口共分为4个等级,各级港口数量所占比例约为4.54∶13.64∶31.82∶50.00,表现出明显的金字塔型规模等级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