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曹杨新村三个样本社区居民行为网络的中心度排序》

《表3 曹杨新村三个样本社区居民行为网络的中心度排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曹杨新村社区更新的社会绩效评估——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群组指在全局网中存在若干亚群体,亚群体内部成员较外部成员“更团结、更愿意提供互助和采取一致行动”。这里借用“群组”概念来分析空间网络和行为网络中是否存在内部联络更为紧密的亚节点群。利用CONCOR方法构建“块模型”功能,我们发现Na和Nb两个网络中分别存在8个和6个群组(图7)。其中,节点空间网络(Na)的群组划分,可以从设施可达性的角度将曹杨新村分为8个亚群,这与“马赛克”式的社区差异化状态较为吻合(图1)。而居民行为网络(Nb)的群组减少为6个,说明行为网络倾向于突破空间网络划定的群组,即跨越社区空间边界的交往行为是客观存在的,这使得群组的边界也更为模糊,出现了跨群和互嵌的情况(如表2中的28、30、37号节点);其次,我们还关注在这些群组之间,哪些设施点联系了不同类型的社区居民,发挥着培育邻里交往和提升社会资本的“弱连接”作用。从三个样本社区居民的行为网络和网络中心度排序上看(表3),节点15曹杨公园、节点26曹杨商城、节点11铁路菜场和节点21兰溪青年公园具有显著的“弱连接”作用,联系了北部(北梅园)、中部(源园)和南部(金岭园)三个社区,在不同收入的居民之间架起了交往的桥梁。曹杨街道外部的大型公共设施(节点47环球港和节点48长风公园)以及街道内位于居民出行主要通道上的设施(节点30村史馆、节点35普陀少年宫、节点44杏山路集贸市场),是未来极具交往潜力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