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中国睦邻安抚信号的类型化》

《表1 中国睦邻安抚信号的类型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安全焦虑、信号传递与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战略安抚》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笔者自制。

针对主流文献的局限性,本文对信号分类逻辑进行适度修正。首先,进行“话语—行动”二分法并不能区分善意的呈现形式,有些善意表达即是行动也是话语,但它们要么是情感性形式,要么是物质性形式。(1)情感性安抚是一种令人暖心的姿态,可增进对方的情感依恋,例如微笑、主动伸出援助之手,都可以传递温暖人心的善意。物质性安抚是一种令人安心的风险投入,通过重大实践来赢得对方信任。情感性感动与物质性交换,构成中国善意呈现的基本形式,两者都是积极让步的安抚姿态。其次,“廉价—昂贵”二分法关注了信号成本,但没有分析成本来源问题。关于“沉没成本”(sinking costs)和“束手信号”(tying hands)的二分法,从时间上区分了“事前”与“事后”成本,但并没有指出这些事前事后成本来自于哪里。(2)概言之,“沉没成本”信号的基本特征是:成本发生在事前,属于前期风险投资;成本来源于信号传递者的投入,即无论信号接收方如何反应,“沉没成本”都内生于信号传递者的行动。“束手信号”的基本特征是:成本发生于事后,取决于未来是否兑现;成本来源于外部制约,违约将遭到外在其他行动者的惩罚。这样,信号成本不仅是时间性的(事前—事后),且其来源也可分为内生性与外生性的。(3)早在20世纪7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就认为,要区分内生于信号传递者的信号成本与外生于市场结构的信号成本。(4)简单来说,内生性成本源于自律,取决于信号传递者自己的言行;外生性成本源自他律,取决于外部制约。(5)由此,按照善意呈现形式(情感性—物质性)与成本来源(内生性—外生性)两大维度,可以划分四种安抚信号类型(参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