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8 第三类型的Q陈述(Z-score绝对值≧1)》

《表8 第三类型的Q陈述(Z-score绝对值≧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信息流广告回避的受众认知画像:基于Q方法的探索性考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第三类型的受众对风险有着更为敏锐的感知,对信息流广告的态度也更为谨慎。如表8所示,基于搜索历史而推送的信息流广告会引起此类型受众对隐私泄露担忧,并促使其进行广告回避(ZQ5=1.83)。如P25(因子权重=.8739)所言:“此类广告会让人感到正在被监视,就像在网上裸奔一样,毫无私密感可言”。又如P4(因子权重=.6920)所提到的:“隐私信息事关人身安全,用户的隐私信息理应被更好地保护”。此外,该类型受众对信息流广告所带来的“广告混乱”有着明显的感受(ZQ2=1.39),而对广告所造成的“目标障碍”却感知较弱(ZQ15=-1.62,ZQ1=-1.25)。这可以被解读为,该类型受众对信息流广告带有某种惯性的回避机制,在浏览信息的过程中,若广告混乱的程度超过其认知接受范围,他们便会习惯性地忽略信息流广告的存在,从而把注意力聚焦到自己的浏览体验中。如该类型的典型代表P7(因子权重=2.2887)所提到的:“当广告密集时,我会习惯性地放弃与浏览无关的广告内容,反之,当在自己想要浏览的内容里出现零星的广告时,会感到很新奇,从而进行关注”。又如P2(因子权重=1.7307)所言:“若信息流广告展示的间隔不那么密集,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刷着其他信息突然有一个广告出来就会很好奇这是个什么东西,所以会更加引起我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