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低技能服务就业与城市规模扩张》

《表1 低技能服务就业与城市规模扩张》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变迁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与城市总人口和低技能服务业就业相关的指标均已通过人口普查资料与城市统计年鉴的匹配数据来重新估算。本文对城市劳动力是否属于高技能或低技能服务业主要按照两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具体行业类型来划分。低技能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

从统计数据来看:2000—2016年,除城市人口密度、二产比重和外商直接投资指标有所降低以外,其他指标均有增长。城市低技能服务就业总量从14.12万人增加到39.22万人,相应就业比例也从10.58%提高到17.66%。城市总人口从121.8万增加到210.5万,土地面积从1 731 km2增加到2 728 km2,相应统计上的人口密度从1 301人/km2降低至约1 000人/km2。二产比重在2011—2012年到达顶峰约为53%,之后逐年下滑;职工平均工资从8 920元提高到61 190元;固定资产投资、财政预算支出、人均道路面积、人均公交数量也逐年增长。面对国内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冒进粗放等问题,应当实施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城镇化质量这两大战略。一方面,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推动城镇化转型发展和质量提高;另一方面,提升城镇化质量有利于拉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并促进产业合理布局。[35]而选择发展低技能服务业来协调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是一种较为合理的选择,具体实现路径为:第一,政府鼓励发展低技能劳务性服务业,完善相应的就业政策来吸引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以充分发挥市场对各产业的结构性调整作用;第二,适度调整服务业的整体结构,积极推进传统服务业的转型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第三,协调发展服务业和吸纳就业的关系,认识到低技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和就业的贡献率有限,在鼓励传统服务业转型的同时,建立上升通道,积极培育高水平的低技能劳动者参与高技能服务业,完成行业内部高低技能劳动力的循环流动;第四,结合各地区城镇化特点以及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在发展低技能服务业的过程中注意经济增长与城镇化发展是否协调。[34]这里必须指出,上述路径是建立在地方政府采取开放政策的基础之上。各区域之间积极沟通、相互协作,解除劳动人口的流动限制,尤其是国内大规模及超大规模城市对流动人口采取严格的落户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城市自身的发展,所以位于这类城市周边的乡县要及时发现该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或吸引或转移本地的劳动人口。分年度城市规模、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情况详见表1和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