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高原鼢鼠佩戴无线电发射器的个体信息》

《表1 高原鼢鼠佩戴无线电发射器的个体信息》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高原鼢鼠繁殖季日活动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研究选择冷季放牧草场为实验样地,面积为1.12 hm2。在整个样地横纵方向每隔10 m打一固定木桩,建立80 m×140 m相对坐标系,为后期无线电追踪提供目标动物的定位点(姬程鹏等2018)。周文扬和窦丰满(1990)研究发现,繁殖期高原鼢鼠3月20日左右开始活动,5月10日前后到交配后期,故本研究监测时期选择在2019年3月28日至5月10日,进行连续44 d不间断监测。每天监测24 h,每次监测间隔时间为2 h,记录高原鼢鼠活动位置。2019年3月20日,利用自制活捕笼(Hua et al.2015)对样地内高原鼢鼠进行无损伤捕获。捕获后利用自制麻醉瓶进行麻醉,记录其性别,称量体重和体长等信息后,佩戴无线电发射器,全部操作时间在2 min内完成。待高原鼢鼠恢复正常活动后放回原捕获洞道,释放后的高原鼢鼠会迅速回其主巢,人工追踪并记录主巢位置。主巢位置的确定是结合无限电设备所发出音调的响度和监测过程中观察得出。当释放后的高原鼢鼠在活动洞道时,活动洞道距离地面较近,无限电设备发出音调的响度较强。随着高原鼢鼠进入到较深的主巢洞道中,无限电设备所发出音调的响度骤然降低;在无线电监测过程中观察高原鼢鼠停留时间和停留次数最多的位置,即为主巢位置。放归后48 h对高原鼢鼠进行追踪定位,将其离开主巢1 m之外定义为出巢活动(姬程鹏等2018)。高原鼢鼠主巢深度在2 m左右,挖掘采食活动一般在地表浅层的活动道完成(周文扬等1990)。本研究采用的高原鼢鼠无线电追踪技术完全满足实验需要(姬程鹏等2017)。研究期间累计活捕并佩戴发射器高原鼢鼠7只,详细信息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