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鄱阳湖佩戴跟踪器的豆雁信息》

《表1 鄱阳湖佩戴跟踪器的豆雁信息》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鄱阳湖湿地豆雁(Anser fabalis)越冬种群的春季迁徙路线及其活动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研究利用国产卫星跟踪设备对20只豆雁健康个体进行了卫星跟踪定位,豆雁主要来自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卫星跟踪器分为背负式和颈环式(表1).卫星跟踪器安装时间分别为2019年2月26日、3月5日和3月12日.跟踪器为湖南信士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背负式重量为24 g,颈环式为35 g,均在豆雁体重(平均3.0 kg)的4%以下[9].卫星跟踪器采用GPS定位,精度分为A(±5 m)、B(±10 m)、C(±20 m)、D(±100 m)和无效(无法定位)5类定位等级,对卫星数据分析时,A~D级数据可用于豆雁的迁徙研究的数据统计.数据内容包括活动量、温度、经度、纬度、速度、采集时间等10个字段,各个字段的数据一一对应,其中活动量为设备在一个采集周期内(1小时)所运动的次数.温度为设备在采集时间记录的温度值(℃).佩戴在豆雁颈部的颈环式跟踪器由于没有羽毛覆盖,记录到的温度值与环境温度值一致.本文在探究温度对活动距离的影响时,对相邻两个采集时间点上的温度值取算术平均数,作为这段时间内的迁徙温度.根据在线(http://richurimo.51240.com)查询的2-5月天亮及天黑的时间,选取每个月天亮及天黑时间的中值作为该月日间和夜间的划分依据[10].根据迁徙状态,将豆雁自释放开始至迁飞出江西省定义为迁徙前期,北迁离开江西省为迁徙期.采用迁徙的日期变化分析法来确定迁徙状态改变的“日期阈值”[11],即某一时刻经度、纬度及活动距离发生明显变化,为迁徙状态变化的临界点.由于迁徙期间经纬度变化较大,根据迁徙状态将迁徙期划分为飞行状态和停歇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