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30份种质的聚类分组情况》

《表5 30份种质的聚类分组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30份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表5可以看出,第Ⅰ类群,共有18份种质材料,包括3份弱春性材料:来源于洛阳的‘豫麦18’、‘偃展4110’和商丘本地选育的‘盛农2’。由表6可知,此类群的成穗率最高,其他12个农艺性状表现均为适中,属于中矮杆中高产型。第Ⅱ类群,共有6份材料,4份来自商丘,另外2份分别来源与新乡和郑州。株高、分蘖数、成穗率、有效穗数、穗耳距、穗下节均为最低值;每穗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则为最高值。株高因子与产量因子负相关,产量三要素关系协调,属于中矮杆高产型,在常规育种中可作为优良亲本材料。第Ⅲ类群,共有6份种质材料。此类群为弱春性材料或国外材料,株高、分蘖数、有效穗数、穗长、穗耳距、穗下节均为最大值;成穗率、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产量则为最小值,属于高杆中产低型。此类群属于高杆中低产型,可作为矮秆改良材料,也作为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