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辉长辉绿岩类中角闪石电子探针分析数据(wt%)及参数》

《表2 辉长辉绿岩类中角闪石电子探针分析数据(wt%)及参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疆萨热克辉长辉绿岩类成岩温度-压力-氧逸度特征与成岩作用演化趋势》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Anderson and Smith(1995)基于角闪石-斜长石建立P(kbar)=4.76AlT-3.01-[T(℃)-675]/85×[0.530AlT+0.05294×(T(℃)-675)];P(kbar)=ρg D,g=9.8m/s2,ρ=2760kg/m3,D是根据压力估算的侵位(或成岩)深度.Holland and Blundy(1994)计算的角闪石配位参数(按23氧原子计算),Fe OT

角闪石以暗褐色为主,干涉色较为均一,多呈长柱状和自形粒状,粒径0.2~3mm,发育细密残留的解理,推测为辉石经过早期角闪石化蚀变而形成,含量为20.0%~40.0%,形成嵌晶含长结构。角闪石充填于自形晶斜长石三角空隙中,常被白云石、绿泥石完全交代呈假象,其次发生黑云母化,周边常析出磁铁矿、黄铁矿等矿物。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表2),MgO含量为7.09%~10.20%、Ca O含量为10.68%~11.06%、Fe OT含量为12.65%~18.14%、K2O含量为0.87%~1.33%、Na2O含量为2.89%~3.42%、Ti O2含量为2.07%~3.61%、Al2O3含量为11.22%~12.99%,角闪石具有富钙、钠和贫钾、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