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内涝区、内涝点数量及内涝密度表》

《表4 内涝区、内涝点数量及内涝密度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沿海城市天津湖泊—内涝时空变化耦合关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10为内涝点—湖泊质心移动图。由图10可知,天津市发生内涝的区中,北辰区、东丽区、滨海新区、西青区、津南区有湖泊,且2005年和2016年这6个区的湖泊质心分布均与内涝点保持较远距离,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与湖泊质心相近的地方不容易出现内涝点。北辰区湖泊质心向西北方向移动;东丽区湖泊质心向东北方向移动;滨海新区湖泊质心向南方移动;津南区和西青区湖泊质心向东南方向移动。5个方向都是从市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说明天津市中心的湖泊群整体上有从市中心向外侧转移的趋势,且5个区的湖泊质心移动方向几乎都是朝着内涝点的反方向移动,说明湖泊质心移动的反方向,在暴雨发生时,较容易产生内涝。图11为2005年—2016年天津市内涝区湖泊面积变化图,反映了11个内涝区内2005年—2016年湖泊面积的总量和变化趋势,结合表2的数据可知,除了市内6区基本无湖泊外,其他区的湖泊均处于不同程度减少趋势,且这11个区都是有内涝点的区,进一步说明了湖泊面积越少或湖泊处于减少趋势的区域暴雨时越容易产生内涝。天津市未来在降雨量比较大的时候,这11个区将仍然是内涝的易发生地区,完善湖泊的保护措施迫在眉睫。同样,在某些未发生内涝但湖泊面积仍在减少的区,也有潜在的内涝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