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基于劳动原则的方案设计(1-2年级)(1)》

《表1 基于劳动原则的方案设计(1-2年级)(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学校情境中的劳动:为何与何为——凯兴斯泰纳及其《劳作学校要义》的贡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按照凯兴斯泰纳的设想,劳动学校要开展小班教学,只要课时量不超过教师按规定所要完成的工作量,那么,将原来五六十人的大班划分为小班后,不仅能让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还能增加课堂的效益,与此同时却并不增加学校的开支和教师的工作量,这将是劳动学校进入良好运作的有效途径。在《劳作学校要义》中,凯兴斯泰纳还附加了小学1-4年级的课程方案(Lehrplan)范例。结合前述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课程设置理念,现将凯兴斯泰纳所列举的部分科目(以1-2年级的直观课、算术课和木工劳动课为例)的活动组织要点整理如表1所示。在组织和开展这些学习活动时,教师始终要以学生的自身经验或亲身体验(部分来自学校实践活动,部分来自家庭的家务性劳动)作为学生活动的起点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