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不同加工方式的刺槐花代用茶感官得分》

《表5 不同加工方式的刺槐花代用茶感官得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刺槐花代用茶加工工艺研究与品质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数据以表示(n=10),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性显著(P<0.05),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性极显著(P<0.01)。

从外形、汤色、香气、滋味4个方面对刺槐花代用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见表5。外形方面,晒青工艺、烘青工艺、白茶工艺因均未进行揉捻,成茶花朵完整均匀,色泽为白色或淡黄色,评分较高;炒青工艺和红茶工艺在加工过程中经揉捻,出现花瓣与花蕊、花萼分离的现象,外形不均匀。汤色方面,除晒青工艺刺槐花代用茶汤色发暗,评分极低外,其他工艺汤色明亮,炒青工艺与红茶工艺在炒制过程中,美拉德反应程度较高,汤色呈现为橙黄明亮,烘青与白茶工艺刺槐花代用茶汤色浅黄明亮。香气方面,晒青工艺未经过高温烘焙,青气较重,与其他工艺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烘青工艺和白茶工艺保留了刺槐花的清香本味,炒青工艺和红茶工艺因美拉德反应程度偏高,除含有刺槐花的清香本味外,还具有焦糖香气,评分较高。滋味方面,炒青工艺和红茶工艺条件下,刺槐花代用茶的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进而影响茶汤的滋味,使其甜味较重,远高于其他工艺。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刺槐花代用茶品质高低依次为红茶工艺(96.3分)>炒青工艺(95.8分)>烘青工艺(86.8分)>白茶工艺(86.6分)>晒青工艺(73.5分),以红茶工艺和炒青工艺条件下的刺槐花代用茶品质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