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选取的3个海啸源区的地震参数》

《表1 选取的3个海啸源区的地震参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局地海啸对我国南海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近年来国内外多名学者先后对南海地区潜在的海啸源进行了研究。如杨马陵和魏柏林(2005)通过对南海海底海水深度、地形地貌、地震断裂规模和断裂构造、地震与海啸的分布及活动、震源机制解等角度的分析,认为南海的西部、北部、中部以及南部都不具备引发地震海啸的基本条件,发生地震海啸的概率较小,但南海东缘台湾省南部至菲律宾西部的马尼拉海沟,是南海最有可能发生地震海啸的潜在区域,由于这里是南海亚板块向菲律宾板块的俯冲地带,强震活动频发,沿马尼拉海沟一线,倾滑型或具倾滑分量的走滑型海底地震占很高的比例。Ren et al.(2010)考虑超过200 m水深作为产生地震海啸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发生在我国近海及周边的地震及海啸历史数据,认为台湾省西南和菲律宾西部巴拉望岛的马尼拉海沟沉降带是最有可能发生地震海啸的源区。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海啸源研究组也指出马尼拉海沟沉降带是南海周边地区最具危险性的潜在海啸源区(Liu et al.,2009),并给出了6个潜在海啸源及对应的可发生的海底地震的参数信息。上述研究都一致认为南海东缘的马尼拉海沟沉降带一线为主要的海啸源区,且该区域的海底地震以倾滑型为主。目前国内对南海局地海啸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对我国大陆沿岸的影响方面(潘文亮等,2009;林法玲,2012),但由于沿着马尼拉海沟沉降带的走向,不同的海啸源区具有不同的地震走向角参数,因而不同海啸源发生的海啸其能量主体传播方向不同,对南海的主要影响区域也不同。本文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纬度位置、走向角方向的不同,选取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潜在的海啸源(见表1),在我国大陆沿岸、西沙、南沙等地分别进行网格嵌套,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综合分析了南海不同能量主体传播方向的海啸对南海沿岸及岛礁等不同区域的影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