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性能对比》

《表1 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性能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钠离子电池: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单体电芯的对应值;(2)仅考虑原材料成本,原材料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和其他装配物件;(3)如果考虑回收,铅酸电池原材料成本约为0.2元/W·h。

锂离子电池和铅酸电池,是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二次电池技术。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整理的数据,2019年我国电化学储能新装机技术分布中,锂离子电池占比70.7%,铅酸电池占比27.2%,剩余为液流电池、超级电容器、钠硫电池等。表1中列出了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以及钠离子电池的常见的技术指标,所涉及的值均基于单体电芯。诞生于19世纪的铅酸电池是一种技术成熟的二次电池,广泛应用于生活、军事的诸多领域,包括电动自行车动力电源、汽车启动电源、通讯基站应急电源等。经过一百多年的技术更新,其能量密度、使用寿命、成本等已经到了瓶颈。虽然铅酸电池与锂离子相比,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环境影响等方面存在明显劣势,但其售价较低且有回收价值,使铅酸电池仍然具有可观的市场占有率。锂离子电池有很多体系,根据正极可以分为钴酸锂、三元、磷酸铁锂、锰酸锂等体系,根据负极可以分为石墨、钛酸锂等。磷酸铁锂/石墨体系具有较低的成本、较高的能量密度、较好的安全性以及超长的循环寿命,和钠离子电池在高性价比、高安全性等方面的定位较为相似,故选择该体系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