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挤压膨化米粉的DSC热力学参数》

《表2 挤压膨化米粉的DSC热力学参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挤压膨化处理对婴幼儿米粉理化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同一列中不同的上标小写字母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是不同品种大米挤压膨化米粉的DSC热力学性质结果,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4种米粉的起始糊化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然而峰值温度差异明显,较高的Tp值表明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由表可知,早籼米的热稳定性最高,其峰值温度为101.94℃,原因可能是其含有较高线性结构的直链淀粉,使早籼米在挤压膨化过程中,形成了更高热稳定性的结构。此外,ΔH表示疏水基团或氢键破裂而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或者是米粉中有序结构的比例[22]。从表中可知东北大米的ΔH值最大为15.63 J/g,而早籼米的ΔH值最小为10.03 J/g,由于挤压膨化条件一致且2区温度达120℃,表明早籼米仅需较少的热能即可达到凝胶化的有序结构。样品在挤压膨化过程中,机械力作用使淀粉内部分子短链和支链分子重排,同时使疏松的结构更加紧实,从而使淀粉内部有序结构比例增加[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