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AFT测试分析数据表》

《表1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AFT测试分析数据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中新生代构造抬升及演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n为样品颗粒数;ρs、ρi、ρd为样品的自发、诱发和标准铀玻璃产生在白云母外探测器上的诱发裂变径迹密度;Ns、Ni、和Nd分别为与ρs、ρi、ρd相对应的径迹数目。P(χ2)为χ2统计值;N为所测径迹数。

笔者所用的样品采自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不同区段延安组-延长组中的23块钻井岩心样品,其中9块位于研究区南段,14块位于北段,采样位置见图1。裂变径迹测试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完成。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采用外探测器法,具体试验方法见朱文斌等(2007),中子注量利用CN5铀玻璃标定,Zeta常数为(416±24.7),测试结果见表1。值得注意的是,对测得样品的年龄值必须进行χ2检验,当泊松分布检验概率P(χ2)>5%时,表明样品年龄值服从泊松分布,说明样品颗粒年龄属于同一组分,样品中心年龄可代表样品真实的抬升年龄;若P(χ2)<5%,表明样品年龄值不服从泊松分布,裂变径迹年龄值为混合年龄,此时必须采用雷达年龄图与高斯拟合曲线法对其进行分解,得出不同的峰值年龄,提供不同期次构造抬升事件的冷却年龄(许立青等,2016;陈刚等,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