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探1井白云石电子探针分析数据(%)》

《表1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探1井白云石电子探针分析数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奥陶系马六段白云岩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于典型“雾心亮边”结构特征白云石,为了确定二者之间是否形成于同样的流体背景下,对其进行微区电子探针分析发现,从“雾心”到“亮边”(图3a,b),微量元素含量几乎相等(表1),具有相对高K、Na,低Fe、Mn的海源流体特征,反映出白云石在形成过程中流体未发生变化,以海源流体为特征,是海源流体白云岩化的结果(刘丽红等,2010)。雾心亮边结构的白云岩是在早晚两个成岩阶段形成的:云雾状核心可能是在早期浅埋藏环境中,由富镁孔隙水交代周围灰质所形成,是早期交代成因的白云石,亮边则形成于深埋藏环境,明亮的环边是晚期孔隙水中化学沉淀的矿物晶体和自形加大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