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不同矿床成因类型碳同位素一览[14-15]》

《表5 不同矿床成因类型碳同位素一览[14-15]》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石墨矿床类型、成矿区带划分及成矿规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5)碳同位素测试结果(表5)表明,无论是区域变质型、接触变质型及岩浆同化混染岩型石墨矿,碳同位素平均值介于-17.3‰~-23.6‰之间,表明形成石墨的碳质来源于有机质。由表5可以看出,区域变质型石墨矿碳同位素最低值为-26.8‰(接近于世界有机质平均值-26±‰),岩浆同化混染型石墨矿碳同位素最低值为-17.51‰,接触变质型石墨矿碳同位素最低值为-17.3‰。是否变质程度越高,碳同位素值相对越低,值得研究。据陈衍景等[6]研究,区域变质型石墨矿中,片麻岩石墨δ13C<透辉岩石墨δ13C<大理岩石墨δ13C<石墨大理岩方解石δ13C<大理岩方解石,δ13C与碎屑物沉积减少和化学物沉积增多的顺序相一致。我国石墨矿以片麻岩型石墨矿质量最好,根据已有石墨典型矿床的特征,区域变质型石墨矿体的产出与大理岩密切相关,大理岩多作为矿体的顶、底板或夹层出现,因此研究不同矿石类型碳同位素变化及原始的沉积环境,对寻找石墨矿、评价石墨矿石质量具有重要意义。